2024-07-17
工信部:国产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10%!芯片企业是时候往高端走走了
2024年7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高级副院长罗道军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他提到,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但芯片的自给率却不到10%。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数据,因为芯片是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罗道军建议从事车位芯片的企业尽量往高端走,以应对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技术需求的不断提升。
回顾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对外依赖性强一直是两个主要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直到今天,我国的芯片自给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不仅影响了国内产业链的安全稳定,也使得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芯片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等功能。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60万辆,而我国的销量则占据了全球市场的50%以上。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对芯片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车规级芯片领域,高端芯片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芯片产业的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手段,来推动我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我国芯片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并非易事。我国芯片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都相对较低。因此,罗道军建议,做车位芯片的企业应尽量向高端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罗道军指出,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制约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低端芯片市场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创新动力也因此受到抑制。因此,他建议企业应将目光投向高端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给我国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美国政府对我国芯片产业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遏制我国科技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我国芯片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突破技术封锁,实现技术自立。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国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2021年,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的支持,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一些企业开始探索通过创新联盟和技术联合体的方式,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还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华为、中兴等企业在芯片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逐步减少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与此同时,政府还在金融、财政和人才支持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引导基金、上市融资、产融合作等方式,来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财政方面,设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人才方面,政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并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未来,随着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实现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不仅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唯有如此,我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可以通过研发高端车规级芯片,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